从你熟悉的路线开始。一条环线 短到可以重复骑行的程度。长到足以有意义的程度。 ‘Dr.E’ 选择了加拿大步道的一段路线,每圈包含200米爬升和4公里骑行距离。没什么特别的 —— 就是那种你在周中夜晚有空时会去骑的路线。关键是什么? 关键在于:选择一条无论骑出去多远,都能轻松返回起点的路线。只要永远不会被困在路上,续航焦虑便会烟消云散。
‘Dr.E’ 小贴士: 务必确保这条环线骑起来有趣。要是骑起来像做家庭作业一样枯燥,那你就搞错方向了。
里程焦虑应对方案
摄影:@reinspire.d Dennis Rein
‘Dr.E’ 有解决之道 —— 骑行、记录、重复。
你觉得自己可能正受‘里程焦虑’困扰吗?
症状包括骑行前的紧张不安、频繁检查电量,以及轻至中度的决策犹豫。副作用可能包括骑行距离缩短、额外携带零食,以及在起点来回踱步。
如果这些听起来似曾相识,那你可能正受‘里程焦虑’的困扰。
好消息 —— Roland Czuday 又名 ‘Dr.E’ 有解决办法。作为 Cannondale 电动山地车的驻场产品负责人(兼业余野外研究员),他抛开了电子表格,投身泥泞赛道,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:不穿实验服,不靠凭空猜测 —— 只凭全力骑行和一套简单且可重复的方法。
这便是医生开出的‘处方’:
与 ‘Dr.E’ 一同攻克里程焦虑。
切换到你常用的助力模式 —— ‘Dr.E’ 采用的是100Nm扭矩的满助力模式,搭配800Wh电池 —— 然后重复骑行这条环线。每骑几圈,就做些记录:爬升高度、骑行距离,以及电量剩余 80%、60%、40% 和 20% 时的具体状态。最终,车子会用实际表现告诉你它的实力 —— 无需空谈理论。以 ‘Dr.E’ 的测试为例,电池在骑行31公里、爬升近1900米后‘举了白旗’—— 也就是彻底没电了。
‘Dr.E’ 小贴士: 坦然接受断电的时刻。没有什么反馈比一块耗尽电量的电池更实在了。
第二轮开始了。取下水壶,装上续航扩展器,再接入Cannondale专用的充电接口固定器(CPH),实现稳固贴合。现在你的车上就多了250Wh的备用电量 —— 电量更充足,能爬更多坡,心里也更踏实。数据如何呢? 既可控又理想。增加 31% 的电池容量,带来了 32% 的爬升高度提升和 30% 的骑行距离增加。无需凭空猜测,只有额外增加的骑行时光。
‘Dr.E’ 小贴士: 别想太多。让数据自然呈现即可 —— 一次骑完一圈就好。
这并非一劳永逸的方案。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。不同的路线、不同的助力模式、不同的地形 —— 每一次骑行都会让你对自己的电池续航、骑行习惯以及自身极限有新的认识。
‘Dr.E’ 的结论是什么呢? 科学并非一定要枯燥乏味。它可以是充满泥泞、不够规整的 —— 但当你在户外实践时,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满足感。
所以,要是你在下一次长途骑行前还为电池续航忐忑不安,那就先骑上两圈试试 —— 有结果了再跟我们说。
结论
续航焦虑,焦虑的从来不是续航本身,而是对续航的未知。骑完你的环线就行。了解你的数据。熟悉你的系统。到那时,就抛开所有压力,随心所欲地骑行吧。
还需要更有效的方案? 加装一个续航扩展器吧,等骑到第七圈时,你会感谢当初做这个决定的自己。
想了解更多细节?去 Strava 上深入查看吧:
800Wh
800Wh + 续航扩展器